Vibe Coding 非常適合用來進行商業模式的測試或開發 Demo。透過與像 Cursor 這類的 Vibe Coding 工具進行簡單對話,就能快速產出初步的原型。但是請注意:千萬不要直接將透過 Vibe Coding 產出的程式功能,當成正式產品上線!不然只要過段時間,就會開始面臨許多問題!目前現階段測試結果,它還是會出現非常多的 Bug 跟問題,所以說真的會省到錢嗎?可能做新的都比修復更划算!
(另外因為目前變動快速,所以特別在縮圖上壓上撰文年月😂)
Vibe Coding 是2025年興起的一種開發方式,藉由一般的對話方式(自然語言,像是中文英文...我們人類在說的語言)直接向 AI 描述需求,由大型語言模型(例如像是 GPT-4)自動生成程式碼。這種開發方式提倡「順應感覺(vibes)、擁抱AI」,不需要會懂程式,經過繁雜的程式編碼過程,就可以快速的把想法轉換出成產品,看起來就是這麼的簡單自然。
真的有那麼簡單嗎?答案是:沒錯!
經由我們測試過後,只要你能清楚用文字描述你的需求,就能透過 Vibe Coding 將點子變成現實,整個過程既直覺又充滿「成就感」(對於公司內不懂程式的人,我“一開始”則是產生擔憂,感覺要被取代了....)。而且最近幾乎每天都在 Threads 上看到許多人分享各式各樣的 Vibe Coding 小專案,從工具到創意應用,大家都樂於展示這種「想法立即變作品」的喜悅,讓開發變成一種輕鬆愉快的創作體驗。
在維基百科上,也以《紐約時報》記者 Kevin Roose 為例,「他雖非工程師,仍透過 Vibe Coding 成功建立數款實用小工具,如 LunchBox Buddy — 一款分析冰箱內食物並建議午餐搭配的應用,這證明了 Vibe Coding 能讓非技術者也參與創作過程,實現真正的個人化軟體時代。」
相信看到這裡,不少人心中已經浮現一個念頭:「我腦中有這麼多絕佳的點子,只要把它們做出來,說不定就能打造一個新的事業!」
畢竟,有了 Vibe Coding,看起來創業變得前所未有地簡單-點子變產品,未來也可以完全省下工程師,0元創業不是困難,只差一段對 AI 說明的距離。
正因為這一切看似如此輕鬆,我們更需要去理解其中存在的風險,常見一句話...免費的最貴啊!(題外話:雖然鹿果有些服務是免費,不過請放心我們說的免費就是真的免費!)。Vibe Coding 雖然提供前所未有的開發彈性與創造力,但仍有不少潛藏問題,來我們來看看下列幾點分析。
那為什麼 Vibe Coding 不適合直接用於正式商業產品,以下有幾點:
所以企業應審慎使用,尤其當應用進入商業化或高風險場景時。
Vibe Coding 是一種使用 AI 協助的程式設計方法,開發者透過自然語言描述功能,由 AI 自動生成程式碼,適合快速建立原型與簡單應用。
雖然入門容易,但不建議用於正式上線的產品。AI 程式碼仍需專業審查,否則可能出現安全漏洞、執行錯誤等問題。可先作為原型開發工具使用,再交由工程團隊重構與上線。
最適合用於產品設計師、創業者、教學工作者、學生與個人開發者進行早期概念測試,不建議未經驗者單獨用於正式商用應用。